舆情观察:广西一政府网局长照片打马赛克 “此地无银”

2012-12-20 15:51:03 hsx

  

舆情观察:广西一政府网局长照片打马赛克 “此地无银”

网站上公示的相片,面部进行了处理。

   【事件回放】

广西兴安县国土资源局网站领导公示信息一栏,局长没有相片,数名副局长和党组成员的公示相片面部都被打“马赛克”处理,此事引起社会关注。 12 月 17 日,兴安县国土局纪检组长唐先生介绍,此前该局数名领导接到过敲诈信。为避免麻烦,不得已方出此下策。(据《南国早报》)

20 日上午,广西兴安县回应该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网站照片“马赛克”事件,称感谢媒体监督,并就此向公众道歉。目前,该局网站领导照片已恢复清晰。(据 人民网)

【网民声音】

被敲诈为啥不报警

旭日 Dana :真要是敲诈,完全可以诉诸于法律!说是为了避免麻烦,这种说法太过于牵强了!

子祎如意:敲诈就该报警呀,这点觉悟都没有?就这么害怕被人看到脸?当干部难道是丢人的事情?你们该有多害怕呀!

防敲诈还是防监督

精品阅读杂志:是怕被敲诈,还是怕被群众认出顺便监督了?

王云岭:公示,是为方便群众联系,同时也接受群众监督,如果公示被打马赛克,就等于监督被打上马赛克,是为拒绝监督。敲诈,只有被敲诈者具有敲诈价值才会有人敲诈,莫非领导有“软肋”?

【媒体声音】

缘何出此“下策”?

长沙晚报:“官员照片打马赛克”是向谁撒娇

当地官方的解释是,“为避免麻烦,该局不得已方出此下策”。什么“麻烦”,让领导们如此坐立不安,以至“出此下策”,十分耐人寻味。私下揣测,麻烦来自两个面:一是民意。眼下官员艳照门此起彼伏,并且命中率极高,甚至成为一种新型反腐败形式。在这样的现实下,官员们难免担心,一旦陷入艳照事件,公众就会给予有罪推定,即使是假的,都很可能百口难辩,有理说不清。二是来自监管部门。官员作风问题一旦曝光,监管部门就会进行调查取证,就算最后还了一个清白,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官员的声誉早已透支得差不多了,仕途恐怕也就此打住。

新京报:官员照片“马赛克”,防敲诈还是防监督

兴安县国土局纪检组长称给领导照片“打码”是为了防敲诈。在隐私权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这个理由听起来似乎很充分。但问题是,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的照片,本身就是政务信息公开的一部分,和一般网民的肖像权有所不同。何况,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如果局长们本身行得正做得端,又怎么会畏惧不法分子通过拼接照片这种拙劣手法进行的敲诈?对付坏人,自然有公检法部门。遇到敲诈报警就是,将照片打上马赛克多少有“掩耳盗铃”的嫌疑。

“此地无银”不如“坦诚相见”

华西都市报:加马赛克,绝非应对敲诈上策

只要清廉勤勉、作风严明,根本无惧那些敲诈勒索信。而且这类小伎俩也早被曝光多年,因为这慌着为领导照片加马赛克的,几乎闻所未闻。所以,自己先为规避麻烦而偷偷“打码变脸”的,反而露了怯,为舆论所质疑。这又何苦呢?不管是体现自信,还是方便监督,窃以为该局官网都应赶紧把该挂出的“正面高清无码”的领导照片严正地悬于公示栏,以一身正气震慑敲诈勒索的猥琐宵小之徒。如此方为上策!

西安日报:堂堂正正做官何须马赛克遮脸

艳照敲诈信屡禁不止,在一些地方甚至发展成一个“产业”,就是与一些官员心中有“鬼”有关。心中有“鬼”,自然经不起艳照敲诈。而要剎住这种艳照敲诈风,防止官员被敲诈,手段并非是马赛克遮脸,恰恰相反的是,官员的曝光程度还不够高,监督力度还不大。只有用监督的手段,将官员置于阳光之下,让其没有机会做坏事,不敢做坏事,内中自然也就没有“鬼”;心中没“鬼”,自然也就堂堂正正做官,也就不怕被敲诈。

马赛克,让政府公信蒙上阴影

新华网:被打“马赛克”的不只是领导照片

领导照片原本应该是政府部门实施政务公开的最基本内容,如果老百姓连政府官员的真实面目都雾里看花,何谈对政府施政和领导举止进行有效监督?据此,人们有理由质疑模糊领导照片究竟是防敲诈、还是防监督?真正让官员惧怕的到底是居心叵测的小人,还是心明眼亮的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说,被打上“马赛克”的不只是领导照片,更有政府形象。其实质是隔膜了政府与百姓的信任和沟通,漠视了民众监督政府的知情权,势必会让政府的公信力蒙上阴影。这或许才是官员的真正“麻烦”。

【新华网“舆情在线”编辑点评】

且不说给官员照片打马赛克这招能不能有效地防止敲诈,单是这面对群众监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就让公众心生质疑:人民为何不能看到人民公仆的真面目?近年来网络反腐的发展,使得群众监督的力量也日益壮大。而部分官员想到的不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展现政府形象,做好政务公开,而是抱着一种畏惧的心态不断回避,这恰恰催生了谣言和负面联想。政府如果不能敞开胸怀,坦然接受阳光,那阴影下的将不仅是官员的脸,还有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和信心。

 


来源: 新华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