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记被曝含违禁抗氧化剂喊冤 食品添加剂惹的祸?

2012-12-18 10:36:42 hsx

 

事件回放

2012 年 8 月 28 日,广东一消费者在深圳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购买了三款徐福记食品,该消费者称其购买后发现,徐福记的上述食品 标注含有食品添加剂 TBHQ 、 BHT ( 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 。而根据国家标准 GB2760 相关规定,这 两种食品添加剂不能添加到糕点或糖果类食品中,徐福记存在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问题。随后,该消费者向深圳福田法院起诉徐福记生产不合格食品。

11 月 5 日,深圳福田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11 日,法院最终认定 徐福记 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已经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必须作出赔偿。(南方日报)

13 日,徐福记召开新闻发布会,坚称产品绝对安全,不存在违规加入添加剂的问题,公司不会召回或下架相关产品,并将依法提起上诉。 (据每日经济新闻)

14 日, 东莞徐记公司官方微博 “@ 徐福记中国 ” 展示一项由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出具的检验报告,称被曝批号产品的 TBHQ 添加剂是国家规定合法最高含量的 1/20 ,含量极低,根本不可能是违规添加。再次证明自己清白。(据中国财经信息网)

最近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被曝光,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徐福记食品又被曝出含违禁氧化剂,再一次冲击了公众紧绷的食品安全问题神经。

网民声音

      网民伤心,过年不再买徐福记

Bowie-purple :新年别买徐福记了。

   仰望安聯的星空:徐福记也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了,看来下个月买年货要换个牌

    只要违规就不能原谅    

静心如水: 徐福记称涉案产品中的 TBHQ 、 BHT 为原料带入依据不足,即使如徐福记公司抗辩的 TBHQ 和 BHT 并非人为添加,标签内容与食品不相符,也不符合 食品安全法 相关规定。

天天田田快乐:对于徐福记产品,不管你是带入,还是自己添加,实物就摆在那儿;即使是带入,你的标签也有问题。

仅有成品检测报告还不够

Eric__Huang :为什么不提供生产记录、采购记录等证明没有添加?再根据成品的含量、原料中的含量以及原料的用量来佐证?

还有多少名牌食品让人放心?

   会飞的鱼 0811 :连名牌都这样了,这年月还能吃啥啊!

    Bellanea :连徐福记都这样,其它的还有没有令人放心的啊!

媒体和专家对徐福记食品含违规抗氧化剂,被法院判罚事件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媒体声音

《扬子晚报》:质疑徐福记食品为降低成本而使用廉价原料。

 不含非法添加剂的沙琪玛,其配料大多标明“植物油”等,徐福记旗下各款含有棕榈油的沙琪玛大多都有防腐剂。有业内人士认为,棕榈油是所有食用油中价格最低的一种,且使用时是反复煎炸的,必须使用 TBHQ 防止氧化变质。

专家声音

武汉大学高级公共营养师廖皓磊教授: TBHQ 长期大量食用有害人体健康

TBHQ 如果长期大量食用有导致畸形、癌症的危险。

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成员 “ 云无心 ” :徐福记是 “ 标 ” 错还是 “ 加 ” 错未有定论

如果徐福记确实是原料带入,那么是否违法取决于规定是 “ 可以不标示 ” 还是 “ 不可以标示 ” 。如果是前者,那么徐福记的做法就不能判为违法。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张国治:法院未明确带入还是添加 , 就判定不合格 “ 有些勉强 ” 。

植物油要防腐允许有一定比例的抗氧化物质,但深圳这家法院并未对“带入”还是“添加”做判断,而是直接根据包装标示就判定产品不合格“有些勉强”。

但徐福记并非没有瑕疵,因为根据规定, TBHQ 在油脂中的使用量上限是 0.2g/kg ,徐福记公布的来自广东质监部门的检测标准中,成品沙琪玛的 TBHQ 的含量标准为 0.024g/kg 。 “ 单凭一个 0.024g/kg 数据,只能证明不超标,并不能证明是否原料带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徐福记要注重细节才能做大做强。

要认死理,也可以说有问题。《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与食品添加剂与标签、说明书所载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企业要讲诚信和遵守行业规范

该事件看的是企业的诚信和行业的规范。国家标准规定,糕点类食品不能添加抗氧化剂。徐福记如果是主动添加,那么就是欺诈,如果是由原料带入,那就是明知故犯,消费者买到的是你生产的产品,你要承担第一责任。

新华网“舆情在线”编辑点评

备受舆论关注的徐福记被曝含违禁抗氧化剂事件,虽然法院已经做出了判决,但结论似乎并未完全让人折服;一方面 徐记公司不断地喊冤,坚称自己清白,产品质量可靠,还准备上诉,另一方面,网民、媒体和行业专家也对此事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应该看到,随着 科技的发展,农产品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时代。人们对食品的感知,包括色、香、味要求的提高,已难以从原生态获得,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食品添加剂本身,而是如何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用量。从前几年的“ 三聚氰胺 ”到今年上半年的“工业明胶风波”, 还有现在的徐福记“添加门”,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因违禁、违规或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 从这个意义上说,都是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惹的祸”。

根据我国《卫生法》和《食品法》,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23个类别,2400多个品种。但是,政府的监管漏洞,行业的“潜规则”和企业为降低成本不惜“挺而走险”的违规违法行为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必须由国家、行业和企业共同梳理隐藏在食品添加剂背后的纷乱,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用量,才能根本解决由此而引发的食品安全“恐慌”。

 

 


来源: 新华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