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办事儿难情况仍存在:迁户口或盖25个章

2013-08-20 10:16:16 kanjz

  本月初,两则新闻与普通民众“办事难”、“盖章难”联系到了一起:安徽颍上县一国土局干部身亡,缘起因要求办事群众“请客”,酒宴过后发生意外;而在武汉,一学生吐槽,为申请助学贷款,他盖了26个章。  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政府履行承诺,逐步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新华社评论称,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直接干预仍显过多,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

  记者调查发现,项目审批难、民间办事难的情况依然存在。

  有关专家指出,此次国务院机构重组及行政审批权限的取消和下放仅是开始,“更大的改革现在才开始”。

  “一共盖了26个公章。”本月初,武汉一名学生向媒体讲述,他办理助学贷款需要证明、申请等各种材料十几张,学校、院系、村委会、镇民政办公室、县民政局,要逐个跑到。部分同学办了一半索性放弃,“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去打工挣学费。”

  这名学生的遭遇,让不少人产生共鸣。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答两会记者提问时,深有感触地说:“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叫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

  “简政放权”是新一届政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今年两会以来,国务院及地方政府不断释放出简政放权的信号。

  办企业、跑项目、办事情要经过多少道审批程序?近日来,记者对与经济和民众生活有关的事项进行观察,发现审批程序繁琐、门难进事难办的情况依然存在。

  多部门重复审批

  走程序花两三年

  “八个大盖帽管一个卖茶叶蛋的。”有人这样形容一些项目审批程序之复杂。

  皖北一地级市公务员张森(化名)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2011年,张森所在的市政府筹资准备修段公路。其中,立项审批涉及土地、环保、水利等部门。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先到公路部门审查,再拿到发改部门审批。

  随后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报告也要先拿到公路部门审查,再拿到发改部门审批。在项目开工条件早已具备的情况下,各个审查审批都必须往省里跑,“一个审查占两月,总共不下十多个审查”,一轮程序走下来,两三年过去了。

  “程序和审批时间都远远超过了实际施工时间。” 张森说,工可报告、设计报告发改部门和交通部门全部要审批,审批方式基本类似,有时还要重审。“重复劳动,单是审查专家费我们就吃不消。”

  张森建议,对于类似的事情,应该简化审批,减少重复审批。比如,为避免重复劳动,预可、工可文件能否只放到市发改委(投资计划部门)审批,所有设计文件只由市交通局(行业标准部门)审批。

  对此建议,安徽省交通厅称,目前,安徽省有关部门的审批是符合法律法规的。对于这位工作人员的建议,安徽省交通厅将认真考虑,力争在满足建设程序的基础上,加快审查节奏。

  两地信息不对称

  为转户口跑半年

  “跑断腿、磨破嘴、交了钱、受了罪。办事跑十几个部门,盖几十个公章……”这是不少普通人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事情。

  李女士是他们其中的一位。2012年年底,李女士想把此前在广州的户口,迁回家乡郑州。“马拉松”就此开始。

  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她,按照河南的相关规定,要想把户口转回河南,得先把档案转过来。这需要先取得河南省人才市场出具的存档凭证。拿到存档凭证,再凭借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开具的户籍证明和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材料,到郑州市公安机关开具准迁证。

  今年1月,李女士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来到广州。

  南方人才市场一名工作人员说,按广东规定,转档案必须先把户口转走。李女士说河南这边要求先转档案,才能转户口。“那边的要求跟我有什么关系。”工作人员不耐烦。

  李女士求了半个多小时,工作人员松口:“写个保证书,保证转完档案3个月内把户口转走。”李女士写下保证书拿了档案。

  随后,李女士花5天时间,在广州相关部门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户籍证明。

  回到郑州,河南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又称,光有档案还不行,还需要行政关系介绍信、工资介绍信、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表和工资变动(晋升)表。

  “为什么不早说?”李女士只能又给南方人才市场打电话。几个星期后,她收到对方寄来的各种资料。

  将各种材料齐全后,李女士拿到了存档凭证。随后,她将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户籍证明和劳动合同、毕业证等材料一起交给河南人才市场。

  又等了近两个月,李女士拿到派出所开具的准迁证。

  6月上旬,李女士再次回到广州。到南方人才市场,凭借准迁证拿了集体户口首页等材料,随后办理了迁移证,注销了在广州的户口。回到郑州,她将所有材料交给河南人才市场,被告知需等40个工作日,才能领到郑州市户口。

  现在已是八月份,李女士的户口还没到手。为此,她已花费半年多时间,盖了约25个公章。回顾这场“马拉松”,李女士认为有些奔波、空耗不必要。

  比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两方信息不对称,规定相抵触,给办事者带来困难。

  再比如,自己办事前虽多次询问,但没有任意一方能告知所有流程。

  李女士质疑,无犯罪记录证明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全国联网?  郑州一派出所民警对新京报记者介绍,个人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全国尚未实行联网,很多地方仍要求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但记者询问另一个派出所民警,则被告知不用开具该证明。

  双独想生个二胎

  证明开祖孙三代

  准生证难办是这半年多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不少80后双独夫妻,为二胎办理一张准生证,更是难上加难。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江琴(化名)奔波三个月,尚未完成所有程序。

  江琴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按照《北京市计划生育条例》,完全符合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条件。今年五月,江琴开始着手办理第二个孩子的准生证。

  到了街道办,一张办理双独二胎准生证的申请表,足以让江琴眩晕。按照上面的要求,江琴全家至少需要准备11项材料,除了身份证户口本等基本材料,相关证明涵盖三代人:双独夫妻各自父母的婚育情况证明;双独夫妻婚育证明,能够证明家庭情况的档案页复印件,各自的独生子女证;双方第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证,以及退缴独生子女费的证明等等。

  江琴想不明白,自己和丈夫能不能生二胎,关双方父母婚育状况什么事?对此,街道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单靠独生子女证,无法证明父母在申领独生子女证之后的婚育情况。如果父母离婚,再婚又生育,申请人不能算独生子女。

  但江琴又提出新的疑问,父母退休前工作单位很稳定,还能较顺利地开具这个证明。如有人之前的单位破产、退休前跳槽等等,婚育情况证明开具不知还会有何种麻烦。

  实际操作中,最简单的准生证,也难住了江琴。母亲去世后,没人知道她的独生子女证放到了哪。江琴和父亲几乎提供了其他一切可以证明是独生子女的材料,才盖得相应公章。

  8月5日下午,江琴带着盖了近20个章的40页证明材料,来到要办理准生证的街道办事处。但计生工作人员仍指着江琴父母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上的红章说,“这是单位公章,不合格,我们要盖单位的人事章”。

  江琴又回母亲所在单位,单位称只能盖公章,没有计划生育章和人事章。潘女士回街道解释了上述情况:“计生工作人员又认可了单位公章。”

  日前,江琴盖了17枚的材料终于通过街道计生办同志的初审,交往区计生委等待审批。

  跑百趟一证难办

  办事人被迫请客

  本月初,新华社报道,7月10日,安徽颍上县发生一起“国土局干部酒后意外身亡”事件。原因是国土局干部王某要求办事群众“请客求人”,酒宴过后“喝多了”的王某被遗忘在车内,高温中暑脱水死亡。

  而据请客人吴云介绍,为办理“卡住企业脖子”的土地证,他近几个月几乎天天去国土局“磕头求人”。国土局干部出事当天,吴云被迫请客。

  据了解2010年,红星镇政府以7万元的价格出让给吴云1亩国有土地。吴云说,镇政府承诺帮办土地使用证,“但协议一签就变了,说你先把厂建起来,证以后再说。”

  2012年6月,吴云工厂建成投产。吴云称,为了办证,今年以来他往县国土局少说也跑了一百趟。

  但土地证一直没办下来。“要么说人不在、没得空,要么说缺手续、回去补。”吴云说,红星镇离县城35公里,为了补手续他有时一天要往返两趟。

  吴云说,7月10日,“上午我到国土局王股长办公室问土地证,这时候进来一个工作人员,说这么多人给你帮忙,你还不表示表示?”

  “我心想悄悄走掉算了。”吴云回忆,约11点他从国土局出来,路上接到王股长电话,让他到城北的竹荪鹅饭店“有点事”。“我去了一看,国土局其他几个人也在,明白是让我请客。”

  “吃完饭一算账980元,我身上只有600多元,饭店老板要求我把驾照押了。”

  为办证一共请过多少次客?吴云苦称“不敢讲”。

  吴云的土地证到底能不能办?县国土局局长张敏称,那1亩地是建设用地,但手续上“有点小麻烦”,目前正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