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家称医生贩婴是团伙性犯罪 高回报让医生铤而走险-

2013-08-07 10:13:11 hsx

  近日,陕西富平医生私卖婴儿案引发社会极大关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张某谎称婴儿有先天疾病,骗婴儿父母放弃婴儿,之后拐卖婴儿。目前,已有10对在富平妇幼保健院生产的夫妇有类似遭遇,他们已向警方报案。记者就此采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艺军。皮艺军指出,医生贩婴是团伙性犯罪,需追究监管责任。

  高回报让医生铤而走险

  皮艺军指出,警方连续接到10起类似的拐卖婴儿案件,说明这是个团伙性犯罪活动,而且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从事贩卖婴儿这个活动需要一个链条,牵扯到一系列的人,形成了一个犯罪市场,彼此间存在着供求关系。

  皮艺军说,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之所以选择婴儿作为拐卖对象,是因为婴儿本身也有很大的市场,婴儿太小,不存在对亲生父母的依恋,直接可以在另外一个家庭中长大,买家比较愿意接受,医生看到了里面的利益所在,他们甘愿去冒险,通过职业身份采用欺骗等手段,干起了拐卖婴儿的勾当。

  结构性腐败问题凸显

  皮艺军举例说,上海法官招嫖是利用职权,陕西贩婴案也是利用职权,而职业犯罪,是一个结构性的整体现象,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整体的结构出现了问题,而不能单独归咎于某一环节。

  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结构性腐败,比如,医院里有人负责接生,有人负责住院,有人负责管理,这些环节里面都可能存在一些漏洞,正因为如此,这些人才能有恃无恐,发生这种事情势在必然。

  皮艺军说:“从法律上讲,当事人应该有一个拐卖妇女儿童罪,另外医院领导是否知情,要是知情的话,那就是共同犯罪了。还有护士,也是如此。”

  皮艺军指出,从医院角度来说,这里面当然还有一个监管责任的问题,婴儿出生(死亡)与出院有两次评估,医生与护士共同负责,并有文字备案。不论结果如何,医院均有义务让家属查看婴儿。

  中国社会羞耻感丧失

  皮艺军表示,医生贩婴事件其实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每一个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不管是官员还是医生,都必须有一个道德约束。

  皮艺军说:“中国文化本身是一个耻感文化,西方文化是一个罪感文化,中国现在普遍存在一个羞耻感的丧失。”

  现有法律缺乏操作性

  皮艺军指出,婴幼儿保护的法律,大多数都是原则性的和倡导性的,没有一个细则,缺乏操作性,只是一种自我标榜,未成年人应该有专门的法律,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对待。而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现在这个阶段,应该成立一个国家级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现在孩子出了事情,应该找妇联呢,还是找共青团,还是找警察?所以对未成年人犯罪应该零容忍,应该全方位的进行保护,同时,需要体制、法律、社会一起监督。

  事件回放:

  今年7月16日,富平县薛镇村23岁的村民董某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分娩过程中,医生张某告知董某及其家属“新生婴儿患有先天性传染病及先天残疾”。于是,新生婴儿父亲表示自愿放弃并自行委托医生张某对新生婴儿进行处置。7月20日上午,家属质疑婴儿被拐卖,向富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报案。

  经警方初步调查,此案系一跨省拐卖婴儿团伙案件。7月16日晚,在董某分娩后,医生张某以“婴儿患有先天性疾病”为由,诱使家属放弃对婴儿治疗并交由自己处理。在此过程中,张某与山西的犯罪嫌疑人潘某取得联系,17日凌晨3时,潘某、崔某驾车从山西来到富平,从张某家中以2.16万元将婴儿买走,后又以3万元将婴儿贩卖给其他犯罪嫌疑人。

  目前,富平县公安机关已找到被拐婴儿,公安机关共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6名。该县妇幼保健院院长王莉与两名副院长已被免职。该院工作暂由当地卫生局一名副局长负责。(记者 唐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