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刘山青:资源青海为平安中国添砖加瓦

2013-08-14 16:03:40 hsx

    【导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平安中国对话录”是由新华网联合中国平安网打造的大型系列访谈,以平安中国建设为传播主旨,针对平安中国建设的所面临的新形势进行深入探讨,着重探寻能够破解平安中国建设所遇难题、问题的“密码”,共同为建设平安中国献计献策。

    【嘉宾介绍】刘山青,1956年2月生,在职研究生学历。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县长、县委书记,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担任青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党组书记。2008年2月15日,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任命刘山青为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中共青海省委同日任命刘山青为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

    新华网西宁8月14日电(记者刘军)“找矿突破不断传来喜讯,使得资源青海能够为国家的矿业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我倍感欣慰。青海的父老乡亲能够从矿业资源中分享成果,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是我最大的心愿。”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刘山青近日在接受新华网、中国平安网《平安中国对话录》的独家专访时表示,青海作为资源大省,在国家资源平安的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记者: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资源平安是平安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青海国土资源的实际,您认为如何平安中国建设?

    刘山青:2012年,青海省委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提出了以“三区”建设统筹推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强调资源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希望、潜力”。 这个定位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发挥“资源青海”这个比较优势的决心和信心,也充分说明了资源勘查开发对建设平安中国、平安青海的极端重要性。我认为国土资源工作在平安中国建设中应当发挥以下建设性作用:

    一是构筑资源勘探开发战略高地。先要保证资源量,再是综合高效利用。

    二是打造高效集约国土资源品牌。呵护好、利用好宝贵资源,持续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永续造富青海各族人民。

    三是实施和谐平安国土资源工程。只有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加快开放步伐,打破封闭状态,促进交流融合,民族团结和谐才有条件、有基础。重点要进一步完善地方党委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协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地勘外部环境维护机制,用发展环境共建,发展成果共享,坚决依法办事的思路保障群众权益、优化投资环境。同时抓好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的落实。健全政府、资源开发主体、当地群众共同受益得利的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以就地就业、土地入股、企地共建等多种方式实现群众资源红利共享。

     记者:近年来,青海省着力推进地勘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有哪些创新两点?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山青:2008年以来,青藏专项启动实施,“358”地质勘查工程目标确立,青海省地勘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率全国之先以接连出台引进省外大型企业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行矿权合同管理、重奖成果突出地勘单位、公开地质资料等一系列重大创新举措。以开放激活力,以创新促发展,以市场换资金,在重大利好政策的激励下:5年,在我省从事地勘事业的省内外地勘单位达到122家,1.5万人,增长1.5倍,其中省外地勘单位6000余人,部分省外地勘单位在青海常设办事机构;5年,全省地勘投入累计133.87亿元。全省非油气勘查投入资金87.37亿元,国家、地方财政、社会企业分别投入22.81亿元、22.72亿元、41.85亿元,安排各类地勘项目2147项次,翻了近3番。2012年投入达35亿元,为2007年的8.6倍。中铁公司、中国五矿、山东黄金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引进,有力提升了青海资源勘查开发水平。“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两大”找矿格局形成,地勘成果累累,“358”地质勘查工程前两阶段任务全面完成,过去5年是建国以来青海地勘事业发展的“黄金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