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跨国公司是非不断,从洋奶粉、药企、汽车的反垄断调查;到葛兰素史克的行贿门;再到奔驰“毒气门”、大众DSG事件;苹果双重维修标准;肯德基“菌落们”……在中国形象急剧下降,在华跨国公司遭遇大考。
大考到来是必然,因为这些年,跨国公司一边跑马圈地,一边傲慢成性,暴利、垄断、食品安全、严重质量问题、拒绝召回、双重标准、行贿等问题层出不穷。
中国的市场在变,消费者也在成长。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一些歧视性策略或许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以下,九个头条梳理这些年跨国企业在华犯下的“七大罪状”。
1、食品安全
代表企业:肯德基、麦当劳、洋奶粉
波及面:★★★
危害指数:★★★★★
中国企业频繁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洋品牌似乎也颇为“入乡随俗”,犯起事儿来也毫不含糊。
洋快餐“苏丹红”事件、“滤油门”、“豆浆门”、“速生鸡”风波、菌落超标等负面新闻频频被爆出。近年来“洋奶粉”也爆发了类似雅培“甲虫门”、美赞臣“金属门”和明治“召回门”等众多质量事件。
以肯德基为例,苏丹红本是一种禁止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工业染料,但在2005年3月,质监部门在肯德基的“新奥尔良烤鸡翅”、“香辣鸡腿堡”等五种畅销食品的调料中就检验出了苏丹红这种致癌物质。
苏丹红事件平息后,在2012年底,肯德基陷入同样由于供应链问题导致的“速生鸡”风波中。肯德基的大供货商山西粟海集团于2012年11月底被爆出养殖的一只白羽鸡从孵出,用各种药物喂养后,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5天。
如果说苏丹红事件属于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只影响到某一些产品,那么鸡肉的问题就是其产品核心产业链的大漏洞。
今年7月20日,央视又爆出洋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的冰块菌落数超标。据报道,麦当劳崇文门店冰块菌落总数为120个每毫升,高于国家标准,低于马桶水;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总数高达2000个每毫升,高于国家标准19倍,高于马桶水12倍。
2、垄断和暴利
代表企业:药企、洋奶粉、进口车企、奢侈品牌
波及面:★★★★
危害指数:★★★★
最近,国家发改委接连对医药行业、奶粉行业、进口车企发起了反垄断调查。
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奶粉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2.3%、11.7%、11%和7.7%,合计占据中国婴幼儿奶粉近半市场。
而在医药领域,目前,三甲医院使用的药品近五成为外资品牌,进口药已经占到了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
垄断和暴利往往紧密相连。新华社对进口汽车行业的垄断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同一款汽车在国内外的差价几乎有3倍。而完税后的汽车价格大概只增加一倍左右,专家认为,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大幅抬高产品价格,控制零配件销售等手段获取暴利,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一位进口汽车经销商介绍说,进口奔驰350汽车在中国内地的报价为139.8万元,而海外零售价在56万元左右。还有的汽车差价更为离谱,如陆虎牌在中国内地报价为118万多元,海外仅合人民币30多万元。宝马X5在中国内地报价为88万多元,而海外仅合人民币30多万元,差价几乎3倍。
相关政策导致整个产业链被国外厂商控制。中国加入WTO之后,进口汽车大量涌入,为了规范内地汽车市场,2005年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
一些国外厂商滥用这一法规条款,通过境外总经销商对包括定价权、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等进行控制,造成进口汽车售价、配件维修价格十分昂贵。
3、严重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代表企业:大众、奔驰、罗氏药业、强生、宝洁、欧莱雅等
波及面:★★★★★
危害指数:★★★★★
跨国企业在中国爆出的严重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化妆品行业质量问题由来已久。虽有日化企业因此而导致销量一落千丈,企业声誉遭遇重创,但该类事件仍时有发生。2006年,SK-Ⅱ品牌遭遇下架和退货的风波就是如此。当时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株式会社蜜丝佛陀公司制造的SK-Ⅱ品牌系列化妆品中检出禁用物质铬和钕,这两种违禁物可能引起湿疹等问题,让SK-Ⅱ品牌在中国建立起的高端化妆品形象因此毁于一旦。
车企中仅今年以来就有大众DSG、奔驰毒气们等重大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爆出。近日,全国多地数百位车主投诉奔驰C级轿车有难闻气味,车内甲醛含量严重超标。
在深圳,便有超过160名奔驰C200车主通过QQ群、聚会等方式联合起来。这些奔驰C200的车主,在短则数月、长则两三年驾驶该款汽车后,发现车内的异味越来越浓,即使在更换地毯,和深度清洁后,异味仍旧越来越浓。他们的身体出现肺部感染、皮肤过敏、免疫力下降等症状,有些长期驾驶该车的车主甚至出现胎儿畸形。“总之一句话,越开身体越差,”有车主表示。
而北京奔驰在书面回复中,坚持该款车“车辆地毯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而产生令人不悦的气味”,声称这种气味不会有损于驾乘者的健康。有评论称,奔驰完全没有承担一家大公司应有的责任。
4、拒绝召回
代表公司:大众、强生
波及面:★★★
危害指数:★★★★
出现质量问题了还拒绝召回。更有甚者,只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责任承担令人愤慨。
面对DSG问题带来的汽车脱挡、驱动突然中断、异响等,大众中国并没有采取和北美市场一致的召回措施,而是一直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