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万个摄像头“监控南京”,如何在摄像头下保证个人隐私不受侵犯是个现实问题 本版摄影 现代快报记者 辛一
随着一段监控资料的外泄,上海高院4名法官的仕途戛然而止。
据报道,6月9日,上海法院4名法官在受邀外出用餐时,在惠南镇衡山度假村内的夜总会包房娱乐,接受异性陪侍服务。这段“私人生活”,最终因一位“爆料人”获取了酒店监控资料而公之于众,这一颇具戏剧色彩的事件迅速发酵,最终引来举国关注。随着4名当事人的被撤职和被免职,轰动一时的“上海高院法官涉嫌集体招嫖”事件,总算告一段落。而另一则似乎毫无关联的消息,也因与上述事件在时间节点上的巧合而引发争议:日前,河南省出台有关条例称,擅自传播公共场所的监控视频将被处罚。
这两则消息,都将大众关注点引向一个已不再新鲜的话题:监控摄像头是否已使人无隐私可言?并引发网络热议。
小小一个监控摄像头,洞察的不止是人们的一举一动,也考量着社会如何在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之间做出权衡。
南京监控摄像头现状
全市近9万摄像头
出门就在“天眼”监控下
据南京市政府公开发布的消息,根据2010年统计的数据,全南京就有摄像头8.4万多个,而随着这两年安装监控摄像头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加上财政资金在这方面也有投入,估计到目前为止,南京的摄像头总数有近9万个之多。而警方直接管理的摄像头,至少有5000个。
这些摄像头主要分布在各主要交通干道及部分支道、地铁等公共交通站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大学,商场和小区等。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车站,在南京的多数公共场所,近9万个监控“摄像头”可随时捕捉并记录任何可疑情况。对在南京城区活动的人来说,只要你出门走几步,说不定就进入了监控视线。而这些摄像头,每年都会帮助警方破案数千起。
在南京最热闹和繁华的新街口商圈,秦淮公安分局淮海路派出所直接管理的摄像头就多达将近80个,其中有10多个还是高清摄像头,连路人衣服上的字都能看得很清楚。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社会监控摄像头的作用,淮海路派出所还安全接入社会面监控图像20余家400多个摄像头,基本实现辖区图像监控全覆盖,形成监控系统建设的规模效应。他们在南京率先完成了图像联网覆盖工程和派出所警务调度室建设。
而在淮海路派出所警务调度室,现代快报记者发现,每天都由一名值班所领导坐镇指挥,由4名人员负责辖区信息研判,由4名监控值守人员确保辖区监控实现全天候值守。而依靠这些监控,警方曾破获多起侵财案件。
监控摄像头市场探访
摄像头随便买卖
价格上百到数千不等
“上世纪90年代时,监控摄像头还是个新奇玩意儿,现在早不是了。”40多岁的陈锋(化名)是南京某电子卖场内的老板,专做监控摄像头生意,他是好几家此类品牌的代理商。
“这个东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陈锋向记者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只有极少数的场合能见到监控摄像头,当时的买卖也很严格。“比如有人来买,是要先审核对方的身份和用途的。”到了90年代后,监控摄像头的买卖市场逐步放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监控摄像头的要求和依赖越来越高。原本远在天边的监控摄像头,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甚至不局限于公共场所,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生意最好做的时候,是2000年之后的几年。”据陈锋介绍,那时候这种设备的卖价很高,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很少,所以利润比较可观。可如今,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卖家也越来越多,网络销售更是拓宽了原本的买卖渠道,监控摄像头的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
现代快报记者在淘宝网上检索了有关监控摄像头的商品,最便宜的只需100多元,贵的也只是几千元。据业内人士介绍,想要监控摄像头运行起来,不仅需要摄像头,还要主机、显示屏、硬盘等设备,一套东西买下来,比较可靠的品牌售价大约要两千元左右,当然了,高端一点的产品也有上万元的。
“摄像头的买卖,跟其他电子产品差不多,作为商家,我们只要办理正常的工商营业执照就可以了。”陈锋说,对他们经营者来说,现在只要有生意就做,一般不问对方具体做什么,按照要求供货就可以了。除了供货外,不少商家还负责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的技术指导。
谁在购买监控摄像头?
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
私人逐渐增多
都是一些什么人在购买监控摄像头呢?
“最主要的还是机关单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店、物业公司、酒店等单位,由于其直接面对的是公共场所,监控设备自然不可或缺。买卖过程中,卖家会根据对方的实际需求,以及能承受的价位,推荐相关性能的监控设备。“比如物业公司要在小区里安装监控,我觉得就没必要买那种高清探头,买了也浪费钱。”
对于这类购买者,买家对其使用目的是比较明确的,而与之相较的是私人购买者,这类买家的购买理由,往往也让卖家哭笑不得。
“有的人是家中有过被偷的经历,此后就用摄像头来防盗了。”陈锋说,这是一种相对“说得过去”的购买理由,但他也曾遇到过“奇葩”顾客。
“有的人家里请了保姆,但又不信任对方,于是想买个小探头,随时监控对方的一言一行。”而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拿着手机就能监控家中的状况。
“还有的顾客甚至会跟我说,他怀疑自己的妻子有外遇,但又没有证据,想在家里装个小探头,监视对方。一旦掌握了‘证据’,即使离婚了,也多点胜算。”陈锋并不讳言的是,要不是买家主动说出来,他们对对方的身份和购买意图并不那么关心。“想买就能买,在网上更加如此。”
不过,他也认为,这种私人用途的监控设备,确有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保姆也好,妻子也好,这种设备的滥用都有可能触碰到他们的个人隐私。”
虽有些担忧,但他认为,整体上来说,监控设备的普及带来的作用还是以积极的方面居多。
监控资料保护
监控资料保密程度
得看管理是否规范
大到超市,小到杂货店,现代快报记者走访时注意到,在很多地方,监控摄像头几乎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在新街口某服装店内,面积并不算大的店面内却安装了两个探头:门口一个,收银台一个。“这个东西缺不了。”据销售人员介绍,一来是为了防盗,二来也是想对一些有“歹念”的人,起到震慑作用。
据某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越是管理规范的小区,监控设备配备得越到位,这是出于对业主安全的保护。
不过,他也强调,对于有些人所顾虑的视频资料,他们会百分之百地加以保密。如果有人找了理由,要来调取视频资料,他们必须先报案,再请警察过来,才有可能调资料。“如果他需要,我们会把与他相关的
那部分视频,拷给警方,然后再由警方来处理。”但个人想调取资料,绝对是“没门”的。
为防止个别工作人员出现工作不规范的情况,有的物业公司特地收紧了调取资料的权限:只有管理层中的极少数人有调取资料的密码,普通员工根本无法回看。“在小区这样的地方,监控难保不触及到一些业主的隐私,所以要尤其注意资料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