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舆情在线”监测系统显示,今日最热新闻事件是“酒吧回应被梦鸽控告介绍卖淫:丧心病狂”,微博最热话题为“唐慧:胜诉因透明,不存在舆论操纵”,猫扑论坛“白富美驾卡宴撞男友玛莎拉蒂 有钱人的闹剧啊”为最热网帖,“日本人为何要喊‘钓鱼岛是中国的’?”则为最热博文。
一、 热点舆情数据
二、热点话题观点辑要
□ 洋乳企吃反垄断最大罚单 6.7 亿 网民:平价放心“奶粉梦”有望?
新华网消息,国家发改委 7 日宣布,合生元等 6 家奶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共被罚款约 6.7 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惠氏、贝因美、明治等 3 家企业因配合调查、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被免除处罚。截至目前,此次被调查的奶企都已纷纷宣布下调有关奶粉价格,降价幅度在 3% 至 20% 不等。网民质疑,巨额罚单的震慑,是否代表平价放心的“奶粉梦”有了希望?
《新京报》:从消费者角度看,这次反垄断的实质效果未必乐观:巨额罚单震慑了纵向垄断行为,但乳企是否会变着法子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是否会“偷梁换柱”,改以新产品、新配方的名义继续涨价?打破反垄断的尴尬,首先需要洋奶粉企业的自爱,不要自塑成有质量却不厚道的形象;但更重要的是,需促使国产奶粉争气,提高自身的标准并加强监管力度。除了反垄断,解决洋奶粉价格虚高还是要靠市场。
《经济参考报》:洋乳企吃反垄断罚单,得益者未必会是中国本土乳企。一旦“洋品牌”之间的价格战打响,对于只剩价格优势的本土品牌无异于雪上加霜。反垄断是为了维护竞争秩序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为救不争气的本土品牌。洋乳企价格垄断行为,与本土品牌的沦落有着必然联系。“洋品牌”的违法行为也提醒国人,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很难确保消费者的利益。
□ 辽宁官员向盖章企业索 5 万赞助费 舆论怒斥“天价公章”腐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辽宁省锦州市一家企业负责人申报 2012 年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时,相关材料需要古塔区安监局审批盖章,但该安监局一位负责公章的副局长拒绝直接盖章,并要求企业必须交 5 万块钱“赞助费”方可。网友高呼:一个公章 5 万块,史上最贵啊!
《大河报》:“盖章费”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仅是因为公众想据此得到一种说法,更是因为广泛存在的“权力经济”早已使人不胜其烦。现代社会,权力意味着服务,这也正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职能部门理应简政放权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由此不妨先拿饱受诟病的“盖章费”开刀。以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为背景,加盖一枚公章应该意味着对一种公共服务的享有,而不是意味着平添了一段苦不堪言的经历。
西部网:“天价公章”实则是一种“吃拿卡要”,是腐败,必须惩治。既然副局长不给权力和转作风制度的面子,那就要给副局长来个查处和问责下马威,让副局长知道公章不是那么好“赞助”和潜规则的,更不是随意动用权力就能够胡作非为的!
□14 岁男孩在编进机关引争议 舆论:谁又为特权再开绿灯?
据中原网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一张《平顶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统计表》,其中一名 90 后男孩, 14 岁时参加工作,有正式编制,供职于河南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并且这张表格上盖有平顶山市文广新局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公章。 6 日下午,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孙鹏对此作出回应称,该人员确实为他的员工,系文艺兵专业,是组织上分配进来的。
荆楚网:这位 14 岁的机关干部究竟有多大的能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 14 岁就成为机关在编干部的确让人感觉不妥。机关工作人员是代表政府在行使权力,即使是从事文艺宣传的干部,年龄如此小就进入机关工作,实属不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制度在落实时走了偏差,在用人上频发失误。究其原因,无外乎权力没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要敢管敢监督,如果有关部门当睁眼瞎,更多的用人的荒诞剧还会继续上演。
网民“切如归”:如果说 19 岁女镇长、 27 岁副县长已经相当震撼民心,那么平顶山的这位 14 岁在编干部恐怕将再次打破新的记录。在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求职无门或千军万马闯公务员“独木桥”的今天,这位横空出世的 14 岁干部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这位 90 后男孩究竟有多优秀,能让组织如此放心将其安排在工作岗位上?况且,我国早有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招用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平顶山组织部门这不是知法犯法吗?真是咄咄怪事!
□ 七成年轻人认同容貌是竞争力 网民:“以貌取人”有多普遍?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当下社会,许多人将个人竞争力与容貌联系在一起。调查发现,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年轻人热衷整容是受“以貌取人”的社会价值观影响。 75.1% 的受访者也认同,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容貌与其个人竞争力有必然联系。专家提示,“心灵永远比外表更重要”,年轻人应首先锻造更坚强的意志。
东方网:“七成年轻人认同容貌竞争力”是“美丽悲剧”,这个悲剧是青年人自身发展虚荣的悲剧,也是用人单位追求外表的悲剧,更是社会发展浮躁的悲剧。
网民“晏庆盛”:容貌具有竞争力,并不否定德、才有竞争力。实际情况是,对于不同的行业、单位、岗位,容貌与德才所具有的竞争力也不同。迎宾小姐的岗位,容貌竞争力可能比德才的高,而更多的工作岗位(比如科研),则是德才的竞争力大于容貌的竞争力。这些都是社会的理性选择,没必要片面强调德才的重要性,而对“容貌竞争力”嗤之以鼻。
□ 政协常委送准生证办理“长征图” 媒体:“折腾证”何时是个头?
《新快报》报道, 6 日广州市 31 个政府部门组团摆摊接受政协委员问政。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将一张“办证万里长征图”送给了人口计生局。图表显示,办理准生证,涉及部门有 8 个,盖 13 个章,办理手续 16 道,需要 19 个工作日。曹志伟建议取消头胎准生证,“让孕妇们都有尊严地生孩子”。计生办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市户籍人口生育头胎已取消办理准生证,只需做一孩登记即可。
《广州日报》:准生证难办,客观原因在于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使得生育信息获取难度加大,信息确认的责任被分摊到诸多部门。此外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一,各地准生政策不统一,要求的材料、手续不一致,让办证进入“死循环”;其二,一些行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作风,增加了办证的复杂程度。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成为共识的今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降低社会成本,应当是行政部门主攻的方向。
@waitsince :准生证向来被视为“折腾证”,其问题不仅在于行政效率低下,容易成为权力寻租工具,还在于它涉嫌侵犯公民权利和尊严。更关键的是,准生证的存在意义已经不大了,控制超生与人口管理都有别的方式可以替代。
南都网:政协委员取消准生证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上月初山东泰安出现办准生证而强制体检的现象,可见利用此制度敛财确为客观事实。“放开二胎”需要更深入的论证,而取消准生证,以及消除因为缺乏此证而导致的“黑户”现象,则有着现实的考虑和相对广泛的共识,没有理由拖延政策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