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呼声再起。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多位“两会”代表及委员呼吁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改变目前商业银行靠息差暴利敛财的不合理现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表示,长期利率管制维持了银行业的垄断利润,银行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动力不足,正规金融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缺位使得地下金融得以泛滥,甚至高利贷的现象屡禁不止。“银行业利润逐年攀升,中小企业融资却越来越难,应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变这一畸形现状。”他说道,“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客户价值、风险程度及目标利润进行自主定价,银行间的竞争方式将由原来的资产规模竞争转变为价格竞争,银行盈利压力陡增,势必下沉到基层,扩大盈利基础,逐渐重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同样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他表示,在资金收紧的环境之下,一年期存款利率维持在3.5%的水平,存贷利差不断扩大,达到了5%左右,而欧美国家银行的利差普遍不足1%。同时,一直面临融资困难的中小微型企业在银行难以融到资,即使融资也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他建议从存款利率入手,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不过,银行业对此却不认可,全球最赚钱银行——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表示,“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大体是2.5%左右。与世界上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利差水平是偏低的”。对于部分专家、企业家所说的我国商业银行利差综合水平约高于3%,杨凯生反驳道,“他们大概不是搞银行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指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80%,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将失去高利差的垄断保护,来自银行方面的阻力可想而知。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10412亿元,同比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日均赚约28.5亿元。16家上市银行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约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67%。
银行业“价格垄断”、“存贷利差”、“暴利”等指责,让参加“两会”的银行业代表及委员倍感压力。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便是,“有几个问题不要问,一个是银行暴利,一个是收费”。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去年也曾公开表示,“银行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出现利率市场化的呼声并不奇怪,有些中小企业确实面临很大的经营和资金困难,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比一般的大中型企业略高。据他介绍,目前利率在很多产品上基本上放开,利率市场化还有两个最后没有放开的领域:一个是贷款的下限,第二个是银行吸收存款利率的上限。其中最关键的是银行吸收存款利率的上线,因为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成本,阿根廷等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曾引发大批银行倒闭,令改革夭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也表示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利率市场化步骤及路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利率市场化推出的条件已成熟,建议可以试点形式进行,例如选择一些金融活动不太活跃的地区及短期产品进行局部试点”。
李如成建议,增加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品种,使社会金融资产多样化,逐步降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完善利率浮动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逐渐过渡到放开贷款利率,放开存款利率,形成市场利率体系。